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时尚 > >> 内容页

「生态观察」三江径流绿潮涌 万物并秀展姿容

2023-08-29 11:38:48 来源:青海新闻网

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辽阔苍穹下这方19.0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从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中国首批且排在首位的国家公园,三江源成为青海响亮的“生态标签”,也是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的昂赛大峡谷。祁国彪/摄

持之以恒 保护生态


(相关资料图)

“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高标准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生态文化传承区和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目标,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保护好三江源,守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5年,中国国家公园的先河自此开启,6年后,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园区内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面积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管理局生态保护处处长洛桑才让说,以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严格保护管控措施、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湿地资源本底调查等工作,制定颁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实施黑土滩治理、退化草原修复等草原修复类项目,形成了《三江源湿地资源本底调查成果》,为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持。

秉持绿色等建园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化体制改革,在稳定草原承包制的基础上,尝试由草原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通过扎实推进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强化科技支撑等工作,草地资源修复良好,综合植被盖度稳步提高。

在最严格的制度中实现最严格的保护,如今三江源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是高标准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中之重,要把握自然规律,在推动工作落地上下功夫,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强化科学研究,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各项工作。”孙立军表示。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久久为功 逐绿为民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曾经的牧民群众成了园内重要的基层管护力量,担负着巡护、监测、政策宣传等重要工作,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的内涵不断拓展延伸。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源园区所在地,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委会生态保护站站长韩常鹏告诉记者,园区目前组建了三个乡级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生态管护员达3142名,构建起了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乡村振兴“六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从试点时的12.31万平方公里增加至19.07万平方公里。孙立军说:“随着户数的增加,将根据实际对生态管护员进行动态调整。”

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澜沧江源园区,昂赛大峡谷特许经营是园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后发优势的有益探索。

牧民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在生态保护的成果中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党委委员、规财部主任牟永红介绍,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已有22户牧民参与特许经营,有的成为体验向导、有的成为牧家乐老板,收益加上当生态管护员的工资,让村民在实现增收的同时也推动着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不断健全完善自然资源特许经营制度,优化特许经营项目目录,目前已科学合理测算24个生态旅游项目生态访客容量,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等特许经营活动有序推进。孙立军认为,特许经营使国家公园“两山”转化的路径不断扩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持续多元。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科技赋能 强化支撑

利用科技手段,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是我省不断探索生态环保发展的创新之举。于三江源国家公园而言,对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地域广、可达性差、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创新构建天基卫星、空基遥感、地面观测为一体的协同立体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对重点地区、重点目标高精度无死角监测,在摸清家底掌握动态的基础上强化了生态监测、科研等工作。”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主任靳代樱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和覆盖三江源地区重点生态区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可视化展示平台和数管平台,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科技支撑体系。且打造的生态保护“一张图”,是以2018年数据为基础,之后将每年的变化都罗列其上,使各监测指标形成对比,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前不久,可可西里卓乃湖5G基站开通运行,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心区域可通过5G网络连接全球。加之此前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已实现周边近600平方公里“可见光+热成像”24小时全方位视频远程监控数据稳定传输,为动态了解野生动物种群现状、变化和栖息地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建成的39.5万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模型,针对国家公园内的特定区域进行实景化三维模拟,将在科学研究、应急抢险、项目规划、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应用价值。

随着生态管护员App在黄河源园区全面应用,掌上终端助力生态管护的探索将有力推动智慧建园工作。“应用App一方面能够有效管理生态管护员,一方面可以实时传输巡护过程中的最新情况,解决路程差和时间差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靳代樱说。

在战略与政策机遇的叠加中蜕变,“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千湖美景再度归来。磐心守“塔”,干在当下也谋在长远,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江启源处将愈加壮丽。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宋明慧

编辑:党成恩 责编:鲁东 监制:马振龙

关键词: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